彭州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扎实做好教育“融合”“改革”“特色”“三篇文章”,努力缩小区域、城乡和校际教育差距,蹚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,获评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、中小学幼儿园校(园)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国家试点县、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等称号。
一、做好“融合”文章,探索打造教育协同联动示范
一是聚力区域融合,共享优质资源。实施“优教育·强功能·赢未来”行动,引入成都市石室中学、成都市第七中学等8个优质学校资源,打造“蓉北教育七金花”,办好“家门口的好学校”。深化“金牛区—彭州市”结对联动,联合德阳什邡市、重庆渝中区等地共建教育联盟,组建名师工作室76个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平台13个。
二是聚力城乡融合,补齐短板弱项。坚持把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,将城乡教育设施建设纳入“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”同步实施,重点解决“城挤乡弱村空”问题,新增学校餐位15680个,餐位配备率均达到60%以上,改造教学场室光环境3010间,优化整合乡村小规模学校11所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通过教育部认定。
三是聚力产教融合,深化研学实践。引进建设四川中医药职业学院、四川航空航天职业学院、四川文化艺术学院,大力发展中医药、航空动力、低空经济、旅游康养、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,推动产教融合发展。用活用好天府蔬香博览园农事体验基地、中医药文化研学基地、航空科技馆军事教育基地等育人场所,丰富育人“第二课堂”。发布“研学旅行与劳动实践彭州共识”,开辟6条百里画廊研学体验路线,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
二、做好“改革”文章,探索打造教育督导评估示范
一是坚持人事结合,明确评价指标。系统构建综合督导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细则,将评估体系分为“基础性评价”和“发展性评价”两个板块。围绕“人”的方面,从学校、教师、学生三个维度,分类制定《任期奋斗目标》,建立“一校一人一档案”;围绕“事”的方面,细化督导评估一级指标8项、二级指标30项、三级指标286项。彭州创新探索的发展性评价指标内容被写入中国教育督导蓝皮书《中国教育督导报告(2023)》。
二是坚持奖惩结合,强化结果运用。坚持结果导向,制定考核评分管理办法,形成“1 5”考核定级工作体系。鲜明“有奖有惩、能上能下”的工作导向,聚焦目标绩效、职务晋升、荣誉表彰、提拔任用4个方面,正向激励评定为“优秀”校(园)长;建立约谈提醒、整改观察、岗位调整、降级使用、引咎辞职等5项工作机制,反向鞭策评估结果为“良好”以下校(园)长。
三是坚持近远结合,构建长效机制。系统总结开展评估试点经验,以制度形式确保试点经验既管当下,又管长远。持续优化党建带团建、队建机制,实现教育系统微党校全覆盖,创建市级党建示范校11所;建立“自上而下”联席会议机制和“自下而上”问题直报机制,解决经费不足、人员流转等突出问题46个;建立校(园)长定期向学校党组织、上级主管部门、教育领导小组述职以及跨学校跨区域交流学习制度,整体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。
三、做好“特色”文章,探索打造教育品牌培塑示范
一是建设特色学校,彰显传统优势。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,强化组织、评价、激励保障,引导学校因地制宜培塑特色教育品牌、搭建展示交流平台,打造一批具有独特内涵的“特色学校”。创建全国、省市艺体特色学校85所。
二是打造特色项目,彰显文化优势。结合彭州文化特色,推进中小学特色教育项目建设,打造特色项目180余个,在四川省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中实现六连冠,川剧特色项目三度荣获“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”最佳集体节目奖,舞蹈、川剧精彩亮相央视戏曲春晚,《基于“五育融合”的小学财经素养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》成功申报为国家级课题。
三是引育特色人才,彰显创新优势。创新推行“一核二定三自主”管理,即核定教职工总量,定编制总量、定薪酬标准,教师聘用自主、办学管理自主、经费分配自主,着力解决师资结构性缺编问题。实施名优特教师培育“十百千工程”,促进优质教师回流,培养首批教育家型和专家型教师44名、成都市卓越教师187名。出台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15条措施,加强高中教育教学改革,获评2023年“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