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市金牛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深化体教融合部署要求,坚持资源整合、学段贯通、要素融合、分层分类、多维评价,破解学校体育工作难题,让青少年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、增强体质、健全人格、锤炼意志。
一、资源整合,疏通教学目标偏差“堵点”
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,推动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,先后下发《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办公室关于深化中小学体育工作改革的通知》《金牛区深化中小学体育工作改革校园职责清单》等文件,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,明确学校管理干部、班主任、体育老师、第三方机构人员等7类人员职责分工,形成工作合力。整合区文体旅局、业余体校资源,优化项目布局,推动“一校一品、一区多品”特色体育项目建设,让更多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。截至目前,已引入15家省、市体育专业青训机构,联动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,孵化学校体育社团73余个,研发学校社团校本课程100余个。
二、学段贯通,衔接选培机制缺失“断点”
完善“健康知识 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”教学模式,推进具有金牛特色的“1+4+n”中小学体育改革,以跑步和跳绳等基础运动强体能,以篮球、足球、排球和乒乓球等4大球强技能,各联盟成员学校自主遴选打造n类体育特色项目,探索“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15年一体化贯通式体育育人”模式。以初中学段为起点,参照入学划片范围,构建5个片区体育联盟,各片区统筹项目设置、集中优势资源,形成科学项目布点,打造校园体育发展“集群”。坚持“专业人做专业事”,建立体育人才培养输送快速通道,区内11所高中学校与20余所高校签订体育生源基地协议,健全“直通车”式人才培养输送及升学体系。近3年,100余名学生通过体育单招、高水平运动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、复旦大学等高校。
三、要素融合,破解课程基础不牢“难点”
融合学生、教师、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,不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。编写《金牛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建议》,完善课程体系,指导学校研发“七彩体育”“大同体育”等校本课程70余套。坚持“学、练、赛、评”一体化体育教学理念,每年开展实地看课、联盟教研等教学实践活动120余次,举办金牛区体育教师技能大赛,累计培训体育教师600余名。提炼一批可借鉴、可推广的课程教学改革成果,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。科研成果《教学时序重构“学练赛”体育教学组织模式创新研究》在2023年全国第一届学生(青年)运动会上进行交流。
四、分层分类,化解竞训体系薄弱“痛点”
严格落实要求,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,保障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,学生每天1小时户外活动时间,夯实竞训基础。结合《金牛区校园青少年运动队伍建设指南》,指导学校建立各体育项目校队300余支、班队2200余支,形成“班班有项目,校校有特色”的良好局面。优化竞训架构,创新打造“1所高中、3所初中、6所小学”的“136”体育特长发展组织架构,吸纳180名社会优质教练员,提供专业化的训练服务,有效保障体育特长12年持续成长。打造“3—2—n”(3个联赛推荐、2项考核筛选、n项内容评优)满天星遴选模式,健全导向明确、分层分类的学生体育竞赛体系,推动“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、以赛促训”。其中,“金教杯”校园足球联赛参赛学校达62所,参赛队伍420支,参赛人数超5000人,培育精英队员300余名。
五、多维评价,补齐评价方式单一“漏点”
聚焦学生体质,依托金牛智慧教育平台,构建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,通过信息化、智能化方式,监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。全区中小学12万余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与优良率连续三年“双增长”。聚焦教师发展,从性格测评、教师效能测评和教师专业行为测评三大板块、126项指标对体教融合工作中的师德师风、教学效果等开展测评,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更加精准。聚焦学校发展,区教育局与区文体旅局联合制定金牛区校园体教融合考评细则27项,细化工作、人员、经费、设施、赛事等五大方面的评价内容,对考评优秀的学校给予政策与资金扶持。